通化建中国首个“人参城” 激发人参产业发展新活力

  11月15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组织专家论证基础上,复函通化市政府共建全国首个“中国人参城”。“人参城”的惊艳亮相,将再度激发通化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新活力。

  通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参的主要产区,面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经过几代通化人的不懈努力,全市已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商贸、旅游、文化“六位一体”的人参产业发展格局。去年全市人参产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占据了吉林省人参产业产值的“半壁江山”。今年4月13日,“人参花”被增设为通化市市花,标志着通化市人参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参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通化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从种植到加工,孕育“道地品质”跃升上游

  造就世界公认的优质人参主产区,通化市不遗余力。

  小品种大产业,参田种出“软黄金”。群山环抱间的通化县,不仅仅有万木朝阳的优良生态,还蕴藏着人参种植的“希望田野”。“养地是为了给后期人参生长积蓄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环境,这样栽参不破坏生态。”英额布镇山头村种参30年的孙茂军,为种出“道地”好参,两年前就开始养地。这也是通化县全面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集安人参品质国内首屈一指。全市80%以上实现了人参栽培标准化统一管理,有机人参种植基地、“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做到了绿色兴参,“国参故里”之美誉当之无愧。

  坚守“道地”,历经甄选。目前通化市非林地人参留存面积5.5万亩,林下参在山面积45万亩,鲜参年产量1.5万吨左右。累计创建 “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9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培育龙头,振兴产业。通化市现有人参加工企业450余户,加工量约7000吨。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16户。全国A股人参题材上市公司3户全部坐落在通化。

  “致力于人参全株开发,益盛集团汉参产业园形成了上游种植、中游加工、下游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有片剂、口服液等80余款参类深加工产品,仅红参精提口服液单品销售就实现1.5亿元。

  加快人参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转化,通化市强化科技支撑。全市拥有张伯礼院士工作站等7个人参科研机构,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40多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落户通化。审定了“新开河1号”“康美1号”等人参新品种7个。制定野山参、移山参等团体标准17项,开发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生物制品5大系列800多种人参产品。

  从传统到多元,绽放“参旅融合”无穷魅力

  通化人参文化底蕴深厚。

  正值今年盛夏,记者走进柳河县云岭野山参风景旅游区,在原始的深山老林,深度体验了“放山”文化。

  祭拜“老把头”、观山景、“喊山”、系铜钱、栓“棒槌”……“李把头”用“参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抬“棒槌”。一会儿工夫,一株20年左右参龄的“人参娃娃”破土而出。

  “老把头”文化是长白山人参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通化大地上发源传承。位于通化县境内的老把头孙良墓,是迄今为止在长白山区发现的与人参文化相关的唯一地标性历史遗迹。通化“人参之路”旅游线就是以老把头墓为起点,经由快大茂镇、英额布水库直抵棒槌山。

  此外,通化“人参炮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国·清河野山参节”享誉全国。“寻绿野仙踪”“淘天华地宝”“享康养圣境”……“醉美”参花,一路绽放。青山绿水间的人参传说,惊艳味蕾的人参美食,独具魅力的放山文化,绽放出无穷魅力。

  把传统的种植、加工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通化市创新求变,以“参旅融合”为方向,迈入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振兴路。

  “十四五”期间,通化市落实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通化市“一四五”发展思路,以健康中国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品牌为切入点、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使通化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人参产品集散中心、国际人参文旅康养中心、世界人参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中心,努力将通化打造成“世界参都”。

  通化市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同创建“中国人参城”,树立中国人参标杆,整合产业资源和行业力量,打造“中国味道”“中国制造”,对于巩固我国人参历史、文化、科技、品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8028555823
售后咨询热线
1802855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