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背后:九成收入靠卖药,药企圈封闭线上难进入

当线下药店在疫情中被迫关门停业,线上订单的增长凸显出互联网医药赛道的价值。

港股资本市场也已经用脚投票。5月13日,阿里健康(0241.HK)股价在盘中达到21.5港元的历史最高价,相较于疫情爆发早期1月17日10.06港元的收盘价上涨114%。平安好医生(1833.HK)股价在5月13日收于116.8港元,相较1月17日上涨89%。

疫情只是强力催化剂。从2005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开始实施后,京卫、金象等线下连锁大药房,阿里、京东等零售巨头以及1药网、平安好医生、叮当快药等垂直平台都先后跻身于这一赛道。

广触达和更便捷让医药电商在过去十几年中迅速发展。但互联网医药需要面对的,是长久形成的的线下利益格局、处方药市场的压力以及一年两万亿的医药流通市场大盘。

谁更便宜?

线上比线下便宜,这一传统认知在医药领域却不一定,尤其是有了4+7带量采购后。公开资料显示,通过以量换价,4+7第一批25个中标品种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2%。

但线上医药市场还无法享受到同等程度的红利。

随机做个对比。北京嘉林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名列第一批4+7药品目录的第一位,当时公布的拟中选价格为每盒(20mg*7)6.6元。但5月14日记者查询发现,1药网和京东大药房自营的同品牌、同等规格阿乐价格为26.8元。阿里健康大药房同等规格的阿乐如果购买10盒,平均每盒价格为28.4元。叮当快药平台上自营同品牌一半规格的阿乐价格则为27.5元。

5月14日,京东健康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京东希望在4+7试点地区实现同样定价,目前正在跟企业沟通。她认为,4+7品种在电商平台降价,体现医药电商的议价能力,采购规模以及能够给药企带来多少价值。

但主打院内市场、被医保覆盖的4+7并不是医药电商的主菜。除了入选药品种类较少外,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还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4+7带量采购的基本都是处方药,虽然国家表态逐渐放开,但核心还是网定店送,零售药店才是核心。

易观国际医药分析师陈乔姗也认为,在处方药领域,线上平台竞争不过药店。“都是医生带患者带流量,线上去弥补用药的触及。”5月14日记者在京东健康平台看到,上文提到的20mg*7规格阿乐在第三方药店的最低零售价格为18.8元。这意味着,即便不在院内市场,线下渠道也有其价格优势。

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方面都未向记者透露其处方药的具体销售数据。但京东健康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处方药在我们这儿不会小,因为我们跟工业端直接去议价。”

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与政策态度密不可分,从1999年的禁止网上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到2014年试水网上卖药至今,国内药品网上销售主要为OTC(非处方药),处方药网售一直尚未完全放开。

记者从亿欧了解到,在医药电商领域,非处方药销量前四大种类分别为补肾壮阳、维矿物质、皮肤用药、肠胃消化。记者对比了解到,相比处方药在线上暂时难享价格红利,医药电商在医疗器械、成人计生、保健品等领域已具备价格优势。以善存多维元素(29)为例,阿里健康100片每瓶的价格为119元,京东同规格每瓶价格为129元。这两个数字都低于其官方旗舰店136元的价格。但在线下,有药店的售价为151元。

价格体系冲突

跟企业直接议价,体现了电商平台在渠道的话语权。

京东健康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京东自营的药品更多会跟药企直接谈,希望药企允许京东健康实现区域定价。阿里健康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相对主要是第三方药店的天猫医药馆,自营的阿里健康大药房更多会跟企业端直接谈采购价。

但线上平台在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领域通过打破区域限制拥有的规模和价格优势,并不能在地域属性强的药品领域复制,因为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价。成立于2006年的健客网,曾喊出了买药省30%的口号。但以上文提到的阿乐为例,5月14日记者查询发现,20mg*7规格的阿乐在健客网购买10盒,单价在28元。

史立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原来线上药品价格确实比线下低大概20%-30%,但线上低价打乱了制药企业在全国的价格体系。“药品和快消品不一样,药企不大可能会给电商平台代理权,因为它面对全国,会侵犯线下代理商的利益。”他还透露,现在很多制药企业的主销产品不敢放在线上销售,即便是放也会签严格的协议,不能搞乱价格体系。

陈乔姗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处方药的代理权并不是撒开的,一个药企只会和几个区域性的代理商长期合作,“圈子非常封闭”。

事实上,阿里、京东这些零售巨头当初涉足医药电商领域,都是通过借力线下渠道入局。

2016年7月,阿里健康耗资1680万元收购了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C证(后简称C证)的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2018年,阿里健康还连接投资了漱玉平民及华人健康两家区域连锁药店。公开资料显示,这两家连锁药店分别在山东和安徽境内拥有1000多家和500多家药店。

京东在2011年则通过入股九州通旗下的好药师大药房,入局医药电商领域。2013年双方合作结束后,京东启动的“京东医药城”也首选与北京、上海、山东等8省市的8家连锁药店合作。2013年,京东还收购了拥有C证的青岛安吉堂大药房。

“线上医药还是盘子太小”

事实上,卖药已经成为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主要收入来源。

阿里健康2020财年半年报(截至2019年11月)显示,其当期41.17亿收入中,来自医药自营业务和医药电商平台业务的收入合计39.74亿元,占比达96.5%。其中自营业务占据总收入的83.5%。京东健康没有对外披露具体数据。但有资深健康行业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他了解京东健康的收入有九成来自于药。

不仅仅是有零售基因的阿里和京东,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业务在2019年收入为29.02亿元,约占其总收入的近六成。在美股上市的111集团2019年医药B2C和B2B合计收入则占据其当期39.5亿元收入的99%以上。

“卖药的收入几乎占据整个互联网健康行业的八到九成。能线上卖药的都去卖药了。”上述资深健康行业人士这样告诉记者。他表示,并不是线上卖药的利润更大,而是卖药“最简单”,相对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更容易变现。

但无法与药品的线下价格体系相抗衡,则意味着“全线发力卖药”的互联网平台采购量还不够大。

亿欧近日公布的《2020医药电商发展白皮书》显示,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医药电商市场32.7%的同比增长速度是整体医药流通市场的四倍多,但978亿元规模的电商医药市场仅占当期2.16万亿整体医药流通市场的4.5%。

“线上医药还是盘子太小。他们跟线下还谈不上竞争。”史立臣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陈乔姗也认为,虽然疫情促使医药电商市场较快增长,但不会撼动线上线下医药市场的比例。

事实上,线上线下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不仅有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叮当快药这些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O2O模式,越来越多的线下药店也选择在第三方平台开店,期待平台为其带来更大流量。“线上线下现在没有明显的竞争,还是有所差异,覆盖不同的场景需求。”阿里健康相关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如此认为。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点是,阿里健康2020财年半年报中25.1%的毛利率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平安好医生2019年个人消费者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3.9个百分点。这是否是医药B2C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信号?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8028555823
售后咨询热线
1802855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