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崛起 今年底产值将超1300亿元

    继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后,广州又再度成为第十二届大会的承办城市。

    6月10日-12日,以“迈向生物经济新时代:创新、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举行。与此同时,第三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同期举办。

    自2007年获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广州市生物产业发展迅猛,优质生物药企渐成集聚效应,2016年广州生物医药的产值为1145亿元。根据广州市的规划,今年底生物医药产值将超1300亿元,2021年产业规模实现5000亿元,占GDP比重超4%,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万亿。

    而要完成上述目标广州要跨过的坎也不少,比如,如何培育更多的本土龙头企业?如何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如何利用好各大创新平台和丰富的医疗资源?如何让“单打冠军”成长为平台型企业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如何在大湾区利好下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让跨境合作发挥1+1+1>3的效果?等等。

    广州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

    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物技术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生物产业正加速形成,并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不仅是发达国家,众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参与了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

    作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生物产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培育发展生物产业,并力促整个产业涉足国际竞争,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此背景下,许多城市都把生物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其中,生物医药因其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将显著提升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被誉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皇冠上的宝石”。同时,生物医药又因其高技术门槛的特征率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

    广州市社科院的报告《全球视野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格局与广州对策》(以下称“社科院报告”)指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集群包括环渤海集群、长三角集群和珠三角集群。其中,珠三角集群以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为中心。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从生物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深圳生物医疗设备、生物制药企业规模全国领先,以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药品制剂出口和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发展较快。

    2016年,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431.19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6%。2018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87.81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9.5%,目前拥有119家药品生产企业,59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十二五”以来,全市生物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4%,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其中,工业部分的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十二五”期间均超过1500亿元,居工业各行业前列。

    目前,无论是从产值、研发机构、企业数量来看,还是从人才、环境、成长速度来看,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都位居全国前列。在2017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广州高新区位列第九。

    产业集聚效应渐显

    2017年,广州正式提出“IA B”计划,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体外诊断、精准医疗等领域高新技术应用不断广泛,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年均增长约10%。

    作为广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超过600家,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比超全市的60%。该区辖内的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中新广州知识城成为广州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最重要发展载体,涌现出一批“前沿技术”和“单打冠军”。

    过去两年,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该区,包括百济神州、GE生物科技园、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赛默飞精准医疗中心、康方药业、恒瑞医药、龙沙集团等等,加上香雪制药、达安基因、金域检验、贝恩医疗、冠昊生物等本土领军企业,该区已经形成本土医药企业、国内知名医药企业、留学生创业企业和跨国医药公司共同发展的格局。

    与此同时,该区强化“以商引商”,不断吸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的相关企业向该区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了以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为特色引领,以新型医疗服务为基础支撑,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突破的产业联动体系。

    研发方面,广州围绕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吸引和培养了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2名两院院士、70名国家相关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大批行业顶尖人才团队;已建成生物领域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13家、专业孵化器13个,各级重点实验室153家、工程技术中心115家、企业技术中心51家;集中了35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4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组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广东省首个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华南第一家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较完整、高端化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发展体系。

    上述社科院报告的主笔、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广州“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赖长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发展跟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密不可分,另一方面,通过搭建与以色列、英国、古巴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扩大开放程度,在不断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加深影响力,促使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在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形成集聚效应,我认为该区有两点做得很好:一是把产业支撑跟技术创新相结合,二是把人才支撑跟制度创新相结合。该区提出的引智引技引资招商4.0模式就包含制度创新的配合,还有此前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赖长强说。

    用强大的配套政策给予保障

    “金镶玉”引来“大产业”。2017年5月,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出台人才与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政策,与此前扶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个“黄金10条”被并称为“金镶玉”政策,为产业发展给予强大保障。此外,该区设立50亿元“黄埔人才基金”,对引进的优秀人才最高资助1.1亿元、杰出人才最高资助2亿元、特别重大的人才项目最高资助10亿元。加上当年6月又发布“风投10条”,设立高达100亿元的风投引导基金,基金规模全国领先。此后,该区又成立了百亿级生物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基金规模10亿元。

    尽管上述政策并不仅仅针对生物医药产业,但是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客观上的促进作用。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该区推出了一些列改革措施来不断强化、巩固招商引资成效。比如“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承诺制信任审批”、“定制式审批服务”、“秒批”、“信任制筹建”、涉企证照“四十四证合一”等创新举措,大幅提高了项目落地效率。

    据悉,该区今年还将在行政审批、企业筹建、招商引资、人才服务等领域推出“重磅”措施。

    在企业筹建领域,将通过优化梳理企业筹建ISO全流程,开发全国首个《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周期动态管理服务平台》,运用地理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获取筹建项目生命全周期的动态信息,形成建设项目全流程动态监管体系。然后以企业筹建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优化承诺制信任审批,积极探索“拿地就建”“先建后验”的创新实践。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曾表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紧紧把握营商环境这个改革关键点、招商引资这个开放重头戏、实体经济这个发展着力点,全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以高质量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仍面临不少挑战

    虽然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本土龙头企业还不够强大。规模最大的广药集团还在为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而努力,且广药集团属于传统医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的本土企业体量就更小了。当然,从全国来看,也没有全球顶级的生物医药大集团,而这对于拥有众多“单打冠军”的广州而言无疑是个机会。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有近30项生物医药产业的“单打冠军”。如燃石医学拿下中国肿瘤N G S首证,达安基因PCR荧光检测试剂全国第一,益善生物成为个体化医学联盟的首个中国成员,易活生物拥有世界领先的液体活检无创基因精准检测技术,贝恩医疗是国内血液透析行业龙头,冠昊生物的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

    基于这些细分领域的冠军企业,该区在体外诊断、医用高值耗材、治疗康复设备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同时,基本形成了“仪器+服务+应用”的完整基因测序产业链,以及干细胞、组织工程修复、3D生物打印等完整的基础研究体系。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快将这些冠军企业的规模做大。对此,赖长强提供了三条可行的路径:第一条就是依托这些冠军企业去构建一个产业发展生态,也就是说,尽力往平台型企业的方向去发展——— 赋能于产业链的上下游或同一领域里的相关中小型企业;第二条就是依托这些这些冠军企业去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通过集群塑造品牌,然后成为广州生物医药的一个特色;第三条就是采取“母鸡孵小鸡,母鸡吸引公鸡”的方式引进一些外来的企业,这也是发挥其带动效应的一种方式。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若将其大致分为研发、中试、生产、销售这几个环节,目前广州在“中试”上尚有不足。通俗讲,就是研发成果的落地产业化方面需加强,要将前沿技术推到中间测试,再转化为能面市的终端产品,实现量产落地。

    广州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分量最重的区域,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在着力构建起从概念验证到上市流通的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体系,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生物材料进出口快速通关、融资保障等诸多方面。此外,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分配同样遵循“微笑曲线”。价值链主要利润流也是分布在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分别是药物的研发和营销,而处于中间的药品开发和制造环节,则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

    根据社科院报告,在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加强了企业间的研发合作,促使更加专业化的合同研究组织(CRO )迅速崛起。

    “对于广州而言,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像在研发方面,我们目前主要是处于去极力争取或者积极寻求国内外合作的阶段。在制造方面,我们也是属于承接产业转移的一方。”赖长强说。

    赖长强表示,无论是研发合作还是制造外包,都是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或者比较成熟之后的必然结果,广州目前处于吸收、上升的阶段,要走到微笑曲线的两端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2025年能顺利达到万亿的规模,相信就可以慢慢地步入产业输出的阶段。

    新形势下迎来新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生物医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预测,2020年我国医药与健康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这为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跨境研发合作。

    去年11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在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揭牌。该促进会由粤港澳从事生物产业的经济组织、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将采用“政+企+学+研+临床+资本”相结合的创新合作模式,集聚大湾区生物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和创新资源,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香港和澳门在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国际人才储备上具有显著优势,而广州则拥有比较充足的临床研究平台和产业链基础。”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在揭牌仪式上说,将港澳的科研能力、国际化管理水平与广州的产业化基础相连接,有利于三地在大湾区框架下实现生物医药合作互利共赢。

    同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香港中心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将依托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与香港大学等高校共建研究中心。

    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还提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核心枢纽。该区将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作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四大核心引擎,打造成为粤港澳创新合作的主阵地。

    具体到生物医药领域,该区已经起草了《关于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建设国际生物医药研发高地的建议》,下一步将探索建立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的机制,推动医疗服务开放的制度突破,开展前沿科技领域跨境合作发展的先行探索,创新药品注册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支持粤港澳设立生物医药联合创新专项资金;探索设立新药研发风险保障资金;建设BT+IT融合人才技能培训学校,建设全球人才专家库;创新土地供应方式。

    此外,该区还将以创建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将出台鼓励与港澳科技合作10条政策:港澳人士在该区创新创业享受“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创业资助、社会保障、子女优学、执业资格认定等方面取得政策性突破;并积极探索解决海外资金过境、科研要素快速通关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设立港澳科技合作专项,鼓励协同创新,港澳孵化项目落户。

    “如能通过这样的一些政策实现人才、技术、资源等创新要素在整个大湾区内的自由流动,就能发挥出1+1+1>3的效果。”赖长强说。

    发展力

    ●2007年

    获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2016年

    广州市生物医药的产值为1145亿元

    ●2018年

    广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87.81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9 .5%,目前拥有119家药品生产企业,59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9年

    预计年底生物医药产值将超1300亿

    ●2021年

    预计产业规模实现5000亿

    ●2025年

    预计产业规模将达万亿

    研发力

    广州围绕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吸引和培养了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2名两院院士、70名国家相关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大批行业顶尖人才团队;

    已建成生物领域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13家、专业孵化器13个,各级重点实验室153家、工程技术中心115家、企业技术中心51家;

    集中了35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4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组建了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广东省首个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华南第一家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较完整、高端化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发展体系

    ●2017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广州高新区位列第九

    ●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超过600家,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比超全市的60%。

    ●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中新广州知识城成为广州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最重要发展载体,涌现出一批“前沿技术”和“单打冠军”。

    政策力

    ●“金镶玉”政策

    包括人才与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政策以及扶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个“黄金10条”。

    ●50亿元“黄埔人才基金”

    对引进的优秀人才最高资助1.1亿元、杰出人才最高资助2亿元、特别重大的人才项目最高资助10亿元。

    ●“风投10条”

    100亿元的风投引导基金。

    ●百亿级生物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首期基金规模10亿元

    (注:该政策不仅针对生物医药产业)

    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跨境研发合作。

    ●去年11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在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揭牌。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香港中心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起草《关于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建设国际生物医药研发高地的建议》。

    ●支持粤港澳设立生物医药联合创新专项资金;

    ●探索设立新药研发风险保障资金;

    ●建设BT+IT融合人才技能培训学校,建设全球人才专家库;创新土地供应方式。

    ●将出台鼓励与港澳科技合作10条政策。

    ●设立港澳科技合作专项,鼓励协同创新,港澳孵化项目落户。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8028555823
售后咨询热线
1802855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