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十三五”期间,我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和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及对外交流等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全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
“十三五”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列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建设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70个。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建成中西医结合重症监护室。全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各级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在住院部设立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5%的中医床位,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学习推广使用15项中医适宜技术。
先后投入近2亿元,支持744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或中医综合服务区。建成1个省级、47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在全省开展了三轮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每名基层医务人员至少掌握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推动中医药主动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全省168例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率达到98.8%。因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参与治疗新冠肺炎,治愈率居全国前列。
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省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全省各高校招录中医类大学生5000余名。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312名确有专长人员通过考核。举办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班7期,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317名。目前,全省中医从业人员达到17347人,占全省卫生人员的25%。
师承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重要途径。今年9月,省卫生健康委、省人社厅联合对全省第三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进行了出师验收,全省共有1841名继承人通过验收顺利出师。据统计,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培养7500余名中医药人才。其中,75%以上的继承人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以上的继承人来自58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些继承人不仅提升了我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而且成为助推中医药健康扶贫的重要力量。
由资源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
“十三五”期间,我省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争取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建设项目,加快陇东南地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目前已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园、产业基地共22家,建成12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和28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示范项目。扶持天水、武威等地申请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持续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强“一带一路”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推进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完善“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兴商、以商扶贫”工作模式,强化国(境)外中医中心和岐黄中医学院建设,加强出国(境)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产品在国(境)外的注册认证,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
今年5月我省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从着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二十三条具体措施,加快推动甘肃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中医药打造成支撑甘肃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实现甘肃由中医药资源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