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提气!”日前,赛诺医疗HT Supreme™支架首次在爱尔兰成功完成商业植入的消息,鼓舞了天津生物医药行业众多“圈内人士”,他们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点赞、转发。赛诺医疗这款“以血管内皮功能愈合为导向”的支架此次成功植入,标志着中国原创高端药物支架正式布局全球市场!
2007年,海外学成归来的孙箭华怀着“做中国原创”的梦想,在天津滨海新区创立了赛诺医疗。14年以后,他原创的新一类冠脉支架从这里走向世界。“创业伊始,我们就坚持自主创新。如今赛诺拥有了国际一流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可以走向国际巨头的主场和他们硬碰硬较量。”如今是赛诺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箭华语气中充满了骄傲。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目前,1500多家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聚集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全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400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产值比重近七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强劲的创新动力,对天津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带动成效显著。
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之一。从核心项目引育、研发能力提升,到产业环境的持续优化……天津正在着力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下大力量涵养产业生态,在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与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速快跑。到2025年,天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天津已经驶入快车道。
聚集发展 企业茁壮成长
孙箭华闯荡国际市场的底气来自于多年坚持的原创。“赛诺目前已具备8项核心技术、13种产品管线,在全球拥有207项发明专利授权和独占许可,建立起完整自主的核心技术体系。”孙箭华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开发的新一类冠脉药物支架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日本主管机构批准开展大规模临床实验的国产心脏支架产品,预计明年上半年将获得批准,拿到全球准入。”
如今赛诺医疗的冠脉药物支架、冠脉球囊、颅内快速交换球囊等已经走进国内上千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超过600家,使用超过80万个。
赛诺医疗是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缩影,一批生物医药明星企业根植新区,走向世界。埃博拉疫苗及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康希诺,中国十大CDMO企业凯莱英,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胰岛素企业诺和诺德,产量全国第一的皮质激素生产企业金耀集团,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葡萄籽提取企业尖峰天然产物,亚洲最大的临床前CRO公司药明康德,国内中药行业龙头盛实百草等,均在滨海新区这片沃土深耕多年。
世界动物保健权威机构日前发布的《2020年动物保健产业排名》中,作为中国A股市场首家专注于兽药领域的上市公司,瑞普生物以近五年营收增速229.2%的成绩跻身全球动保企业前20强,营收增速排名第一。目前,瑞普生物有动物用疫苗、药物制剂、原料药、中药和饲料添加剂五大类200多个品种, 3个单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11个单品居国内第一,是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
今年6月,天津生物制造谷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参与其中。在瑞普生物副总裁付旭彬看来,天津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天津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资源密集,具有新药临床评价能力的三甲医院资源丰富,已形成产业聚集优势。”
目前,除了正在建设的“生物制造谷”,“细胞谷”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海慧谷项目也已正式启动,一批新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正在滨海新区崛起。
滨海新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刘朱岩表示,为更好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将推进生物制造谷、京津冀特色“细胞谷”等建设,聚焦合成生物、疫苗、细胞及基因治疗等重点领域,打造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等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
完善链条 创新动力澎湃
曾用42天生产出客户急需的三期临床用药,让年销售30亿美元的重磅药节省了至少6个月的上市时间;用一个月时间解决客户关键原料的生产难题,实现了该项目在一个月内从实验室克级向吨级生产的飞跃……凯莱英医药集团董事长兼CEO洪浩1998年归国创业,从14个人70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步,依靠自主研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走进位于滨海新区的凯莱英集团,挑高的大厅里布置着精美的绿植,空气中飘散着咖啡的香气。“我们公司对人才非常重视,希望为员工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凯莱英品牌总监孙琳告诉记者:“我们以中西合璧的人才互补方式,不断从国内外吸纳、引进拥有多年丰富制药经验的权威专家、高技术人才作为企业带头人及管理者,不断完善企业的人才梯队。”
人才是凯莱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凯莱英研发人员已占总人数的43%。集团累计申请专利308个,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91个。
为了完善天津生物医药产业上下游链条,海河产业基金与凯莱英共同设立了海河凯莱英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联手打造天津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基金先后引进了国内小核酸领域的领军企业瑞博生物和有济医疗在内的8个项目,形成了‘平台+企业+基金合作’的新模式,将进一步吸引投资更多上下游生物医药项目落户天津。”孙琳表示。
从人才、技术到资金支持,滨海新区全方位的支持为凯莱英送去了春风雨露,让它从一株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凯莱英的成长之路也是天津助力企业快跑、厚植产业土壤的真实写照。“我们将聚焦生物医药、中医药产业链,围绕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中成药、中药材和饮片、中医医疗服务等子产业链,制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台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市科技局生物医药处处长王锐告诉记者:“我市将支持关键技术创新,布局建设大平台大项目,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不断提升本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凝聚力。”
同样是滨海新区的企业,今年7月“刚满三岁”的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4亿元C轮融资,而就在短短半年之前合源生物才刚刚获得了4.5亿元的B轮融资。
“我们能跑出‘合源速度’,得益于天津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天津市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布局。”合源生物首席执行官吕璐璐博士说:“合源生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CD19的CAR-T产品──CNCT19细胞注射液,源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长期技术创新积累,在国内率先进入注册临床试验II期阶段,有望成为我国首个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R-T新药。”
去年12月,滨海新区、东丽区、市科技局、南开大学联合全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联盟集聚了药明康德、凯莱英、康希诺、合源生物等206家成员单位,将开展广泛引才、科研攻关等活动,促进天津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资本链“五链”融合。
平台支撑 研发后劲十足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坐落在滨海新区洞庭路,马路对面便是有轨电车的站台。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来到这里研发、测试,又拿着成果匆匆而去。一些创业者只带着技术拎包入住,在联合研究院全方位的扶持下成功创业,又离开这里建厂扩产,其中就包括被大家熟知的康希诺。
联合研究院是很多生物医药企业梦想启航的地方。
2009年夏天,在位于联合研究院办公楼的601室,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宇学峰和他的团队一起开始了创业征程。“联合研究院为康希诺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宇学峰告诉记者,“联合研究院不仅有分析检测等各类平台,还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可以让创业者沉下心来搞研发,让成功来得更快一些。”
今年4月,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三期生产基地产品下线,成为国内目前获批上市唯一采用单针免疫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国家的统一调配部署下,康希诺生物的新冠疫苗已在全国多地接种点开展接种,并先后向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出口。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雾化吸入接种型新冠疫苗也在紧张研发中。
经过多年的建设,联合研究院搭建了涵盖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全链条的综合性技术大平台及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依托综合性技术大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院已经直接孵化企业340余家。与此同时,联合研究院吸引了科伦药业、国药国际、杭州民生药业、山东迪沙药业、河北仁和益康等许多上市企业、大的药企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联合研究院打破产学研之间的藩篱,建起‘专业化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新机制,为天津生物医药产业汇聚资源、激发活力。”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亚楼表示:“联合研究院各平台加大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研发,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引领、支撑,为生物医药企业、机构提供了高水平技术服务,服务范围覆盖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服务次数超过23万次。”
从分析检测平台,到高水平技术服务,再到原始创新技术引领,滨海新区为生物医药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全程助力。
在滨海新区的天津空港经济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中心由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牵头,将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开放性、先进性的国家科技平台。
“合成生物中心是科技部批复建设的第三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代表我国合成生物技术创新的最高水平。”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副所长孙际宾表示:“合成生物中心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合成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实现全国合成生物科技和产业力量的整合集聚,支撑我国合成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