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入、一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座落在合肥经开区宿松路边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自从去年成立以来好消息频传。多年来,合肥经开区在省、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引领下,着力建设产业高能级平台,孵化一批在原创药领域有自主创新技术的独角兽企业,补齐发展要素,倾力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医疗器械特色集中区和医药服务总部集聚区。
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高能级平台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园区联合实验室、孵化中心、公共技术平台、行政办公、实验室、食堂、宿舍等条件建设已接近尾声,今年11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高能级研究院之一,大健康研究院10月刚刚建成运营,离注册成立仅一年时间。该院建设以满足生命科学、人口健康、疾病防治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出发点,主框架为“1+8+N”模式,即建设1个公共技术平台、8个研究所和若干个联合研究中心。
去年开始,该院持续发布公告,向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水平研究人才抛出橄榄枝。截至目前,肿瘤免疫与抗体药物中心、传染病与疫苗药物中心、AI与小分子药物筛选中心、肠道微生物药物中心、细胞药物中心、基因治疗药物中心等六大研究中心已全职引进16个高层次科研团队(牵头负责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博后经历),采用“PI+科研团队”、“平台主任+技术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汇聚起超40人的全职研发和技术人员队伍。
平台,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合肥经开区还建成创新创业园、天智航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天海路医疗器械产业园和合肥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园区,总占地面积约453亩,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目前,该区正在同步规划大健康研究院二期,新桥科创示范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天智航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今年1月份以及正式投用;合肥医药健康产业园升级改造也已启动实施。一批高能级、环境优的园区,将为合肥生物医药产业提供良好的技术研发和企业培育环境。
原创药“小巨人”崭露头角
在生物医药领域,做仿制药的企业很多,一提到原创药很多企业就挠头。
“我们的新药在美国的临床试验申报会下个月初就要开了”,10月20日,合肥天港免疫药物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肖卫华介绍,他所说的临床试验,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新药。天港公司由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双院士田志刚博士带领研发团队创建,专注于创新免疫药物开发,研发实力领跑全球NK细胞领域,这一技术成为发现免疫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靶点和新路径。在第一款新药全新靶点的1类创新药TG2的临床试验向美国药监部门申报后,该公司计划第二款药将于明年1月提出申报。而在国内,新药已在上半年开启临床试验。
在NK细胞免疫领域积累了30年研发经验和成果的天港公司,获得了一系列殊荣。2021年2月,该公司与合肥经开区签订投资协议;8月,荣获合肥市第三批重点产业企业称号;11月,被评为2021年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企业。今年4月,该公司完成pre-A轮融资,获得1.5亿元投资。目前,新药研发等投入已接近一亿元,到年底预计投入达1.2亿元。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孵化的首个原创药研发企业,天港去年受省委、省政府邀请,在合肥经开区大力支持下正式落户位于宿松路旁的智能科技园。肖卫华介绍,短短一年时间,该公司已经按计划推进三款药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申请。
和天港一样,落户在合肥经开区繁华大道旁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合肥天麦,专注于胰岛素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多年来发展迅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10月26日介绍,2010年携手以色列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重组人胰岛素生产技术,先后建成了年产吨级胰岛素原料药的生产车间和年产8000万支胰岛素制剂的生产车间。至此,安徽成为继北京、广东、吉林后全国第四个实现人胰岛素国产化的省份。“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天麦生物已经组成了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GLP-1类似物3大研究方向,支撑3个研究平台(基因工程菌种国际研发平台、环境友好型胰岛素关键生产工艺平台糖尿病慢病管理服务平台),1个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3个高端人才基地(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合肥市/安徽省引智基地、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目前,天麦生物及其合作企业已开发产品达到10大类、30个品规,其中3个品种中标国家集采,拥有天麦笔、注射针头等配套医疗器械产品。
头部企业引领,各类企业聚集,成为合肥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特征。数据显示,该区目前有生物制剂、高端医疗器械、医药供应链三大板块企业目前已达200余家。
产业发展上台阶增能级
像天港、天麦这样的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如今正在合肥经开区茁壮成长,带动产业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9月,合肥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销额共计289亿元,同比增长8.2%,初步形成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的三大重点领域格局。
产业生态,对企业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合肥经开区紧密对接省、市发改、卫健、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为区内企业资质申请、产品报审、质检等建立沟通渠道,获批安徽省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并申报安徽省药监局医疗创新柔性服务站,为辖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做好政策辅导。该区组建山蓝资本长三角医疗健康基金(4亿元)、洪泰生命健康基金等产业专项基金(30亿元),引进和赋能医药创新型项目。
同时,该区加快招引优质企业的步伐。1~9月,该区产业专班共引进项目22个,总投资50.85亿元,同比增长67.8%。
如何支持和引导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合肥经开区思路清晰。据介绍,该区将着力保障大健康研究院建设运营,促进共同技术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完善产业链,补齐发展资源要素。该区将围绕北京天智航、安医大、安医一附院,加快组建医工融合医疗装备创新研究院,设立医工融合创新专项基金。借鉴天智航中关村模式,建设国家级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医疗器械CDMO中心,为合肥市医疗器械研发机构提供全要素支持等。
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经开区将坚持大平台、组基金、建生态的发展思路,按照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医疗器械特色集中区和医药服务总部集聚区的园区规划思路,力争在糖尿病治疗、免疫治疗和高端医疗影像等领域发展成为产业名片。利用医疗创新柔性服务站、省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等政策资源,谋划建设新的生物医药载体。坚持在市级层面统筹规划下,做大现有产业规模,树立专业化园区品牌。(郜征 何鹏 潘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