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兴县、产业强县”发展之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快人参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品质调结构,全力做优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通过人参文化、参旅融合的抚松人参发展模式,快速推进人参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使抚松人参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健全组织机构,强化人参产业引领
抚松县最先建立人参产业管理机构。1980年,成立抚松县人参研究所,研究人参栽培新方式、新技术,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2005年,组建人参产业发展办公室,完善了人参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负责全县人参产业发展。2017年,成立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委员会,更进一步强化了管理职能,提高了优质化服务。先后出台了《抚松县全面振兴人参产业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人参产业专项基金,为人参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建国初期,全县人参留存面积47.2公顷,从事人参生产2084人,现在达到1075公顷,从事人参生产的4.5万人,是建国初期的20多倍。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培育出了“福星1号”“福星2号”地方品种。由于林业政策的限制,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由原来的伐林栽参向农田栽参、林下种植人参方向发展。在栽培上,实现了基地化、规范化、物网化、朔源化。
狠抓精深产品开发,拓宽人参应用领域
规范加工标准,淘汰了大锅蒸小锅煮加工方式。全县人参企业336户,参业龙头企业48户,有7户参业企业通过中药饮片GMP认定,27户企业通过食品安全认证;15户企业获证生产参业食品,人参相关保健食品发展成5家企业8个批号,4家企业入选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告别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局面,实现了人参企业抱团发展。改变过去产品单一化、粗放化,现已开发了饮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药品五大系列500多个品种,远销港澳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加工上,实现了大众化、精深化、高端化,人参工业的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培育人参专业市场,全力打造国际一流交易平台
过去是走出去到南方卖参,现在是各地采购商要到抚松来买参,不仅降低了参农投资成本,而且还带动了地方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人参市场各项功能完善,鲜人参年交易总量达6万余吨,干参年交易量近1万吨,年交易总额160亿元,人参价格是全国人参市场的“晴雨表”。在充分依托传统人参交易的同时,推动长白山人参特产云商城网络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两个渠道一起发力。在流通上,实现了诚信化、倒逼化、网络化。
树立品牌意识,集中打造“抚松人参”系列品牌
1987年,抚松县的“长白山红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尤里卡发明博览会上,摘取了我国人参史上第一块世界金牌。但抚松人参产品杂、乱,通过多年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品牌意识,拥有了“抚松人参”、“抚松林下山参”2个地理标识证明商标,注册了参花香等63个人参类产品商标,其中,“和善堂”等18个商标荣获吉林省著名商标,人参米等3个产品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人参品牌的集群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委托第三方形式对“抚松人参”做整体策划宣传,以“抚松人参”统一品牌标识组织10户5个系列50多种人参产品抱团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农交会,以“抚松人参”作为首批入选2017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唯一代表参加第三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品牌推介,摘得“神农杯2018年度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神农杯2018年最具投资价值特色小镇”两项大奖。腾讯、搜狐、凤凰等网站发文,中国食品报等微信公众号发文转载,提高了“抚松人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上,实现了统一化、专业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