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发布。《工作方案》提出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工作方案》针对性强、力度大、含金量足,从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创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国际服务体系、创建高标准投资贸易保障机制、创建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四个方面制定了12项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深圳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工作方案》起草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同时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的先进水平,吸纳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的工作方案。”深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方案》鼓励深圳各部门、各区在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努力探索,积极创新突破。《工作方案》每一项内容都是具体可操作的举措,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落实。
该负责人介绍,《工作方案》以市场主体的需求和感受为导向,按照企业反映需求的集中度和紧迫性,将“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创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国际服务体系”作为优化深圳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一和第二板块;根据市场主体对我市营商环境感受度满意度的反映情况,将“创建高标准投资贸易保障机制”“创建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作为第三、第四板块。
在“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中,《工作方案》围绕企业创新研发、生产制造、产业合作与标准互认等方面,提出加快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完善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服务体系、加强国际间产业合作与标准互认等三项重点任务,突出回应了我市企业在开展国际化创新研发制造与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诉求。
在“创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国际服务体系”中,围绕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要素的需求,《工作方案》分别从人才、金融、数据等要素,提出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市场国际化功能、推动数据要素安全高效跨境流动等三项重点任务,最大程度回应了各类市场主体在要素全球化配置方面的迫切需求。
在“创建高标准投资贸易保障机制”中,《工作方案》围绕外贸外资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诉求,提出了增强外资吸引力和向心力、提升线上线下“买全球卖全球”服务水平、打造高效便捷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等三项重点任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创建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中,《工作方案》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提出推进城市生活环境国际化,优化外籍人员来深工作生活相关事项的配套服务;创新知识产权全链条法律服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高标准完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加强城市宣传推介和综合营销,讲好中国故事、深圳故事,全面提升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国际科技合作“朋友圈”
为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助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把创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放在主要任务的首要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方案》在“加快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方面作了一系列安排,就是为了扩大科技交流的渠道与规模,实现深圳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工作方案》聚焦国际化的创新资源,重点强调了‘合作’,包括政府间、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还有各种国际论坛、会议以及信息平台。可以看出,深圳在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方面进行了主动、系统和完善的布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云兴说。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化是此次《工作方案》最大的亮点。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方案》将建设国际化创新平台作为创新资源集聚的重要手段。国际化创新平台建设将重点瞄准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的国家和地区,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围绕“20+8”产业集群高效集聚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支持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海外科技项目落地、高端人才和技术引进等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构建更加符合国际化科研规则的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工作方案》推行国际化科研规则,支持深圳创新主体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与国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强化需求导向的国际科技计划项目科研管理机制,在科研任务、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方面给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适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科研范式转变规律的客观需要。
办好科技创新主场盛会。按照《工作方案》,深圳将继续办好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西丽湖论坛等科技主场活动,鼓励各类组织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分享与交流高地,更好展示深圳科技形象、科技实力、科学精神。
“《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国际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提出的内容非常及时、正中要害。”深圳市服务贸易协会执行副会长杜英杰表示,近年来,深圳服务业快速增长,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上看,深圳生产性服务业产能规模和产业之间彼此融合度还不够高、贸易政策和公共服务协调机制有待提升,这也使得深圳服务贸易产出比和影响力与京沪两地仍有差距。《工作方案》提出要提升面向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工业设计、检测认证、工业电商、技术研发、综合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应该说非常及时、正中要害,对今后深圳打造国际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提升服务招引国际化人才
《工作方案》提出,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提升全球一流人才吸纳承载能力。探索建立外籍人才跨区域流动资质互认机制,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内地城市认定的外国高端人才(A类)工作许可“异地办理、区域通认”。
“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抓住了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杜英杰表示,从深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现状看,尽管深圳“人才辈出”,但是在软件与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专业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人才仍然不足,至少针对这方面人才的整合培育和优化配置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长期看,人才是决定深圳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
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推动建立外籍人才跨区域流动资质互认机制的重要举措。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比如,对与上一工作单位终止合同后未出境且持有有效居留证明的外国高端人才,免于提交工作资历证明、最高学位(学历)证书等申报材料,并按照待遇最优原则,给予外国高端人才最长工作许可期限。
“对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内地城市认定的外国高端人才(A类)工作许可‘异地办理、区域通认’,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间的外籍高端人才流动,更好引进海外人才参与先行示范区建设。”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