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激活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推动长春科技、人才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加速形成长春新产业,加快提升长春产业核心竞争力,使科技成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明确了长春市打造科技创新城的核心。

  到2025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达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户、“专精特新”企业超千户;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000件;在长院士超百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专职科研人员超万人。以科技为核心要素,推动形成高端装备、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能源、文旅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汽车产业迈向万亿级台阶。

  发展蓝图绘就,起笔如何开篇?

  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宇龙介绍,科技创新城建设核心是建设一个“体系”,激发两种“活力”。

  一个体系: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高度融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整合综合性大学、工程类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高水平创新资源,提升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能力。统筹现有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3个博士后工作站,以及200多个省级研发平台资源,建设创新中试熟化平台,提升关键工艺熟化、工业化制备研究能力,到2025年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到400个以上。强化科技成果公共服务,建立高校院所供给和企业需求“两张清单”,完善科技大市场功能,建好“科创一网通”服务平台,提升成果落地转化能力,到2025年年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项以上。

  激发两种活力: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融汇,促进市场主体大胆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激励机制,整合人才服务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长春市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重点是构建区域与产业相融合的多组团创新格局,落脚点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医药产业是科技创新城建设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以长春新区为核心,长春将推动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升级。

  “长春新区经过多年培育,集聚600余户医药企业,去年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23.7亿元,占省市比例分别达到30%和80%,长春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0位,东北地区首位。”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唐继东介绍,“十四五”时期,围绕推动长春科技创新城建设,长春新区聚焦“千家企业聚集、千亿级产值规模”的“双千跨越”目标,规划建设面积18.4平方公里的“长春药谷”,重点打好“创新牌”“引智牌”“绿色智慧牌”,建设“未来医药港”“国际创智小镇”和“绿色智慧化工新园”。

  在推动“科技创新城”建设中,长春经开区加快光电信息产业率先实现突破,把培育壮大光电信息产业作为落实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抓住长光所这个“人无我有”的创新资源优势,聚焦“一谷”、深耕“三园”、做亮“一街”,全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光电信息产业生态圈,努力使其成为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和“北方光谷”。

  长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卫国介绍,除壮大光电信息产业外,医疗器械产业是经开区未来重点发展的“当家产业”。将按照“一园、一会、三中心”总体布局,重点发展高端医用材料、体外诊断、医美设备和智能康复设备。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300家省内外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建成全省最具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基地和产品进出口基地。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长春市科技局局长于柏生介绍,为推动《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实施落地,制定了《建设科技创新城工作实施方案》及《长春市科技创新城专班工作方案》,对主要任务分工细化,落实责任,还建立了科技创新城“项目库”,进一步优化科技生态。

  今年,长春市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抓好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谋划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持续实施一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建设长春“科创一网通”云平台。

  作为“六城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城建设将推动长春科技、人才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加快提升长春产业核心竞争力,使科技成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8028555823
售后咨询热线
18028555823